啥是少年感啊,要有蓬松柔软的头发,要有笔直宽厚的脊背,要有热烈羞涩的眼神,要有被世俗伤害过依然能够爱人的能力,要有张开双臂骑车哪怕下一秒就摔倒的勇气,要有不在意旁人眼光在广场上跳舞的洒脱
别看片名超治愈,其实内容更致郁。从《宇宙探索编辑部》到《温柔壳》,我发现平遥片子的质量吊打野🐔烂🌸➕破⌚。从《长沙夜生活》到《温柔壳》,尹昉告诉我,他什么都演,就是不演正常人。
这辈子不指望了,但下辈子一定得谈个尹昉这样的。
尹昉的锁骨、肩窝、喉结、下颌线、脖子上的青筋无一不美,但并没有美到让人愿意给他生精神病可能小孩&养精神病老爹……
虽然有新导演在煽情上的不够节制,但尹眆真的太太太好了,贡献了一个完全沉浸于角色内心世界的入魂表演。笨拙的眼神里写满了直勾勾的爱意,蜷缩颤抖的肩臂透露着深深的无助,太动人也太迷人了。
重新发,再降一星,不吐不快。抑郁症患者不要看。电影完全没有尊重身为抑郁症患者的觉晓,让她解决自身课题的方式竟然是怀孕,捡了个精神不稳定的情绪男巨婴回家。男主惨是惨,但谁来心疼女主,故事后期直接失声,成为彻头彻尾的工具人。尚未出生的孩子也是工具人。一个被母亲抛弃,一个被父亲家暴,成长于这种原生家庭的两个人对能否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没有半点迟疑。妻子、孩子,一定程度上都成为父亲成长路上的牺牲品。戴父拿起刀片时我暗想,要自杀吗,死了好,死了所有人都解脱了。果不其然,男主开始新生活了。结尾得挺省事的。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个闭环。不信女主跟着他会幸福啊
没想到是一个包裹现实关怀的爱情片,但相比两个残缺的灵魂之间的动人连接,我更在意的是片中呈现出的某种疾病的“隐喻”。母职的追寻总要伴随着自我主体性的确立,而父权的戕害却不得不以自我毁灭的方式达成救赎。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伴随着所有人,无论是否健全。从这点上来看,这个爱情故事是治愈的,但底色也是悲凉的。就像片名一样,再软的温柔,也会有壳,虽然抱在一起仍然会有点硌得慌,但是至少能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冰冷风霜。
导演的想法大于拍摄能力
【8】不是《绿洲》,而是现代化的《隐入尘烟》。可爱,温柔,血腥,浪漫的电影。落落郭敬明之流的反面,落落的《如果声音不记得》消费了抑郁症,挖了个坑,吐了口水,踩了两脚就走了,那这部就是在这个坑挖栽了一颗种子,填了土,浇了水,不求开花结果。声音总是若有若无,情感总是忽强忽弱,用一个残缺的灵魂去拥抱另一个破烂的身体,螺蛳壳里做道场,枯木逢春又一遭。以温柔冷静的镜头推进苦难的生根发芽,但总能找到舒服的视角瓦解。没在华语电影语境看过这样的电影,不会再去质疑他们的虚实与否,他们的快乐很简单,它们只需要一支舞曲。
男女主的名字,戴春和觉晓,取自“春眠不觉晓”,电影英文名“awakeningspring”,于是戴春和觉晓双向奔赴,完成了双向救赎。疗愈还需爱。现实中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一辈子无法得到缓解和治愈,但影片是对精神病患者及家人最理想化的解读和呈现,结尾也是最理想化的出路。我们需要理想化的东西,才能校对现实中的千疮百孔。
形式大于内容,只能称之为氛围感电影,主打一个视听审美,情感打不进,逻辑说不通,三星送给小马,小马你好美,俺好喜欢你。
终于看到王沐的处女作!片名起得真真好,温柔壳内是两个孤独心灵在相互取暖和双向治愈,只有同类人才能读懂彼此。壳外的残酷包括原生家庭的隐形伤害是痛彻骨髓的。内核苦哈哈,导演用了些气氛、符号和视听去调合。有时还用前后景深来做人物距离上的无助,包括电疗那场戏和片末见到妈妈的裂焦滤镜。如能再有一点社会问题的探讨、创作者的态度就更好了。演员真好,镜头很贴他们,细腻表演得到了最大检视。
装在所谓“温柔壳”里的是对精神疾患的比田晓鹏更自以为是的理解。女主严重到紫砂的抑郁症说好就好从未复发,血条扣不完的阿兹海默老毕登突然觉醒给自己来上一刀,前一代留下的心灵创伤一定要通过生育下一代来治愈。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就这么急着生下个娃娃叫爸爸?万一娃娃把病遗传下来,你当爹的又要师徒四人journeytothewest去鸟烧窝找孙一通治愈自己?既然恰饭饭的影评人这么喜欢生娃桥段,那你打几星就奖励你生几个吧,生一窝小崽子治愈治愈你父辈留给你的伤疤
也许戴春和觉晓才是最纯粹的一对爱人,没有世俗的顾虑和外界的压力。王子文和尹昉的表演深入人心,父亲扮演者王琪的最后一场戏也让人在一瞬间失去了呼吸,可以说演员的表演百分之六十成就了这部电影。
3.5虽然新导演在部分情节处理上仍有顺拐/生涩感,但那种卯着一股劲想做出一部能留得住的「电影」(而非赚票钱就走的「项目」)的心气,能让人切身感受到,非常实在。从情节到表演,全程情绪激烈饱满,但并不过分,没有对精神病患者的“消费感”,整体的情绪沉浸感染力很强。不少时刻就像屏蔽了整个世界,两人“只能看到彼此”的“小世界”,彻底压倒了现实。尤其是电休克/天桥崩溃这两场戏,出影院后回想,还是忍不住会含泪。尹昉和王子文在片中的表演,可以说是两位从影以来的高光。
故事本身有点可惜,比起摄影、音乐,以及值得多一星的片名,台词显得很粗糙,情感逻辑像是没有梳顺的头发,有点磕绊。王子文的部分后半段直接下线,和母亲的那段略显潦草,就不用说咏梅那段;白客最后医院那部分很加分;以及尹昉太好了!可能因为他学舞蹈的原因,他的肢体很舒展,从手掌心飞出的鸟那段简直像舞蹈。
拍一对边缘人的爱情,算是比较克制了,但整体气质仍然更贴近纯爱片。影片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更着重去描绘遗传厄运对人精神的毁灭性影响,也是两位主角最大的困境,这就避开了社会和更深重的劫难,为纯爱留足了空间。这样做有一点两头儿不讨好,既无法满足普通观众对催泪片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影迷对深入社会议题的要求,最后刚好卡在一个略显温吞的位置。夸尹昉几句。演员最难得的气质是赤诚,尹昉身上有,曾经的黄轩身上也有。这就更显出尹昉的稀缺。只要不丢这份气质,他还可以演很多年好戏。
虽然真诚不做作,但也难免有剪辑混乱重心失衡的问题,解构上能看出前后两人互为拯救的分化,但实际的观感则是王子文的角色完全沦为工具人。
2019年春天,沐把我约到青年路的一家咖啡馆,掏出一份打印好的剧本摆到我面前。我说我看剧本慢,要不等回去读完咱们再聊。他说你别来这套,回去你肯定不看。我被他摁在咖啡馆读完了剧本。我说聊聊吧,他说不用聊,我还不满意,就是想找人看看。那年秋天,他带着剧本在平遥拿了二等奖,冬天在海南又拿了个二等奖,这之后我把他微信备注改成了东北二哥。2020年春天他儿子出生,秋天"温柔壳"泉州开机,去探班那天赶上大夜拍天桥的戏,他不满意,收工后铁青着脸,坐在烧烤店,一言不发。等我们离开泉州,他把那场戏重拍了。2021年春天在阿那亚驻地写作,每天晚饭前我俩会到海边荡秋千看日落,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对剧本的意见,我说大哥,你拍都拍完了,还聊毛剧本啊。他说我挺怀念写剧本那段时间的,也挺想我儿子的,说完起身奔向了大海。
其实不是爱情片,爱情线占比很小,更多的是精神患者这个少数群体怎么融入社会的缩影,是两个孤独灵魂的彼此慰藉,演得特别好!